2月份,省文化厅下发了《关于深入推进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价值点、价值量及保护要点课题研究的通知》(冀文社字【2012】5号),经过认真反复研究决定,我市的青县哈哈腔、孟村八极拳、盐山武术扇、沧县镂空木雕雕刻技艺、黄骅渔鼓、黄骅面花模子雕刻技艺、黄骅麒麟舞、运河区苗刀、泊头三井十里香酒酿造技艺、吴桥杂技(气功)10个项目作为沧州市首批价值点、价值量及保护要点课题研究报省文化厅。
2月4日,在省会石家庄举办了“红红火火过大年”我们的节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我市的红升文武学校的武术节目《燕赵古风》参加了此次演出。
3月份,根据河北省文化厅《关于开展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申报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冀文社字【2012】67号)精神,按照申报要求,认真筛选,严格评审,做了大量细致的申报工作。 10月份,省政府公布了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我市16个项目成功入选。
3月份省文化厅下发《关于开展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年度审核认真工作的通知》省文化厅公布的1——3批省级非遗传承人需参加审核认证,经两个月的收件、整理、市级审核,5月份我市共上报省厅81个传承人的传承证件等待省厅审批。
4月份省厅下发《关于开展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评选命名工作的通知》,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沧州师范学院被评选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
4月份省厅下发《关于印发<“冀中笙管乐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申报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实施方案>的通知》调查范围是分布在沧州境内的所有冀中笙管乐,包括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以及未列入名录但仍能活态传承的民间音乐会。我市的辛安庄民间音乐会等七个项目被列入其中,七个项目的情况调查报告已全部上报
4月25——29日,我市的四个非遗项目吴桥石影雕、黄骅面花模子、沧县镂空木雕、渤海渔村剪纸参加了2013·中国·石家庄(正定)国际小商品博览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销活动。
5月份我市18个国家级项目申报单位提出资金申请,并由网上上报省文化厅。11月份,我市河间歌诗、木板大鼓、青县哈哈腔、千童信子、西路梆子、六合拳6个项目共获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专项资金240万元。
6月8日,由沧州市文广新局主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市群艺馆共同承办的“沧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图片展览”在艺术中心广场举行。为了迎接第八届非物质文化遗产日,这次图片展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每个非遗项目的内容都经过了数次的修改和完善,项目图片经过精心挑选,力求展出内容能更清晰、直观的展现在全市人民面前。本次展览展出了沧州市国家级18个项目及省级部分项目,共20块展牌,展览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展现出了我市近年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观看。
6月6日-12日,组织我市非遗项目赴保定参加第六届河北省民俗文化节暨首届保定市民俗文化节。活动主要内容包括:开幕式(民俗踩街表演);燕赵风华(传统艺术展演);燕赵百工(传统技艺展示);燕赵百味(特色名吃展销)。沧州任丘大鼓、狮舞、镂空木雕、竹刻、石影雕、义昌永冬菜、黄骅面花制作技艺7个项目均参加了此次活动。这次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并认识了河北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而也了解并认识了部分沧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7月19日,沧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下发了《沧州市关于推荐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通知》,要求各县(市、区)根据通知要求上报市级以上项目的传承人。经过3个月的收件、整理、审批,公布了49名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此次公布的49名传承人掌握我市非遗项目的丰富知识和精湛技艺,为我市非遗活态传承的代表性人物,他们涵盖了传统音乐、传统体育、杂技与竞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等七大类项目。
8月6日——10日,统计2013年省级非遗项目及传承人的资金申报工作。正等待省里审批。
8月12日——26日,省文化厅转发了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关于邀请组织参与“青年传统手工艺艺术家扶植计划首届作品展”的函》,该计划是“中国手工艺复兴计划”的第一步,将利用各种资源对包括非遗传承人再内的传统手工业者进行帮扶培养,可在“我的手艺网”实现交易销售,既可引起社会和大众的关注又可直接给创作者带来收益。我市6名青年传统手工艺者参加了此次扶植计划。
8月份,省文化厅下发公告《关于公示河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推荐名单的公告》,沧州郭氏镂空木雕艺术有限公司、沧州同聚祥酿酒有限公司、河北三井工贸集团有限公司被评选为河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9月份,文化部下发了《关于推荐申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有关事项的通知》,经过两个月紧锣密鼓的工作,11月份,我市14个省级项目已报省文化厅等待审批。
11月份参加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业务培训班。